遺藁
成語(Idiom):遺藁(yí gǎo)
發音(Pronunciation):yí g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留下殘缺不全的草稿、文稿或書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遺”和“藁”。其中,“遺”表示留下、殘留,而“藁”則指草的莖。遺藁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留下殘缺不全的草稿、文稿或書信。它通常用來形容未完成的作品或未發表的文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藁一詞常用于文學藝術領域,特別是指代文學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它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的未完成或未發表的事物,如未完成的計劃、未發表的研究成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遺藁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來源和傳說。它可能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產生的,用來形容他們留下的未完成的文稿或草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遺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留下了一篇遺藁,沒有來得及完成。
2. 這部小說只是一個遺藁,作者后來沒有繼續寫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遺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作家在寫作時,突然被打斷或離開,留下了一張殘缺不全的草稿,這就是遺藁的意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文學創作相關的成語,如“秋水共長天一色”、“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了一篇作文,但只是一個遺藁,還需要改進。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寫一篇作文,但我只寫了一小段,只是個遺藁。
3. 高中生:我花了很多時間寫這篇小說,但最后只能成為一個遺藁。
4. 大學生:我在研究領域中有一篇遺藁,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