罋牖
成語(Idiom):罋牖(wèng yǒu)
發音(Pronunciation):wèng y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窗戶的樣子狹小而不方便,也用來形容人的眼界狹隘,見識不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罋,古代用來盛酒的陶器,形狀狹長。牖,窗戶。成語“罋牖”形容窗戶狹小,不便于通風采光。引申為指人的眼界狹隘,見識不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見識狹窄,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拓寬眼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罋牖”最早出自《漢書·賈誼傳》。賈誼是漢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賈誼傳》中寫道:“罋牖之見,不知天下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窗戶,就無法了解天下的大事。從此,成語“罋牖”就被用來形容眼界狹隘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一直停留在老舊的觀念上,真是個罋牖之人。
2. 只顧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完全是個罋牖之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罋牖”想象成一個狹小的陶罐和窗戶,形象地表達出眼界狹隘的意思。可以通過繪制一個狹小的窗戶和一個小陶罐的圖像,或者將“罋牖”這兩個字形象地繪制出來,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眼界、見識相關的成語,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肯嘗試新的食物,真是個罋牖之人。
2. 初中生:她對于流行音樂一竅不通,真是個罋牖之人。
3. 高中生:他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對社會的了解很少,真是個罋牖之人。
4. 大學生:他對于藝術、文化等領域的了解非常有限,真是個罋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