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稟
基本解釋
寫給尊長的書信。亦謙稱自己寫的信札。 明 盧象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二:“手稟不虔,緣在戎次。”
成語(Idiom):手稟(shǒu bǐng)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手寫的信函或奏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稟是指古代官員或士人用手寫的信函或奏章。這個成語強調了書信的親筆寫作,通常用來形容信件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稟一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重要的信件或奏章,也可用于現代場景中形容重要的書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稟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原文是:“荀卿以手稟書,不欲見。”這個故事描述了荀卿用手寫信件,表示他不想親自見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稟是一個名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手稟向上級報告了這個重要的消息。
2. 這封手稟是由皇帝親自寫的,非常重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手稟與手寫的信件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手寫信件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古代文學作品中使用的成語,以及相關的故事和背景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在考試之前給老師寫了一封手稟,告訴她我生病無法參加考試。
2. 初中生(13-15歲):他用手稟向校長申請了一個學校活動的經費,希望得到支持。
3. 高中生(16-18歲):她寫了一封手稟給大學招生辦公室,表達了她對該校的熱愛和渴望入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