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歷
基本解釋
見“ 甲歷 ”。
亦作“ 甲歷 ”。1.用甲子記載歲時的日歷。 唐 陸贄 《貞元改元大赦制》:“凡為擇人,其在精覈……所司依資敘注擬,便於甲歷之內(nèi),具標舉主名銜,仍牒報御史臺。” 宋 王應麟 《玉海·歷法》:“外紀 伏羲 紀陽氣之初為律法,建五氣,立五常,定五行有甲歷五運。《古三墳》: 伏羲氏 木王月命臣 龍潛氏 作甲歷。”
(2).泛指歲時。 宋 呂南公 《有懷溪齋奉寄微之》詩:“身名不分輕如夢,甲歷誰令過若流。”
成語(Idiom):甲歷
發(fā)音(Pronunciation):jiǎ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的日歷,也用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甲歷是指古代中國的日歷系統(tǒng),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甲歷的起始年份是公元前2637年,它是中國古代農(nóng)歷的一種形式,用于紀錄時間和農(nóng)事活動。成語“甲歷”常用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強調(diào)時間的長久和無法挽回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甲歷常用于描述時間的流逝,可以用在各種場合,如講述歷史事件、表達時間的長久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甲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法系統(tǒng)。在古代,甲歷是一種重要的時間記錄方式,用于紀錄農(nóng)事活動和歷史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使用甲歷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甲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甲”是天干中的第一個字,代表第一;第二個字“歷”表示歷法、日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成就已經(jīng)在甲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 這個文化遺址已經(jīng)存在了甲歷之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甲歷與古代的日歷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農(nóng)田中,使用甲歷記錄時間和農(nóng)事活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歷法系統(tǒng)和農(nóng)歷文化,了解不同歷法對時間的紀錄方式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甲歷上圈了很多重要的日子。
2. 初中生:這個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歷的年代。
3. 高中生:人的一生如同甲歷,充滿了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