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剌
基本解釋
(1).蒙古語ula的音譯。鞋,靴。 元 高安道 《哨遍·皮匠說謊》套曲:“新靴子投至能夠完備,舊兀剌先磨了半截底。”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直等的蛇叫三聲狗拽車,蚊子穿著兀剌靴。”
(2).無力貌。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悶打頦和衣臥倒,軟兀剌方纔睡著。”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冷鬆鬆,軟兀剌四梢難動。”
(3).襯詞。猶兀良。 元 王伯成 《斗鵪鶉·半世飄蓬》套曲:“醉醺醺無月不登樓,兀剌抵多少風雨替花愁。”
成語(Idiom):兀剌(wù là)
發音(Pronunciation):wù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勇猛、威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兀剌是一個古代中國詞語,源自于蒙古語“瓦剌”,意為勇猛、威武。用來形容人的氣概、威武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兀剌常用于形容有勇氣、有威武之風的人。可以用于表揚別人的英勇表現,也可以用于自我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蒙古人以勇猛著稱,兀剌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蒙古人的勇猛之風。后來,這個詞逐漸被中國人引用,用來形容有勇氣、有威武之風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兀剌是一個獨立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英勇無畏,真是個兀剌的男子漢。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兀剌一樣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兀剌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身材魁梧、威武的人,站在高山之巔,手握兵器,散發出勇猛的氣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猛、威武相關的成語,例如“威風凜凜”、“英勇無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打籃球的時候像個兀剌,氣勢十足。
2. 初中生:這位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得像個兀剌,毫不畏懼。
3. 高中生:他在軍訓中展現出了兀剌的風采,贏得了教官的贊揚。
4. 大學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像兀剌一樣堅定勇敢,不畏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