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便
基本解釋
謂便于公事。舊時上行公文的一種行文格式,結束語多為“實為公便”。
成語(Idiom):公便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b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開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立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便是指公開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立場,不隱瞞、不遮掩。這個成語強調了坦率、直言不諱的態度,表示不回避問題,敢于站出來說出自己的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團體在面對爭議或困難時,堅持真實、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立場。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在工作、學習、社交等方面的態度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故事中,齊國太公望因忠誠而受到尊敬,他在齊國內外享有盛譽。有一次,有人向齊太公舉薦了一位賢士,太公問賢士是否愿意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賢士回答說:“愿意。”太公聽后大喜,說:“你真是公便之士。”從此,公便成為了表達坦率、直言不諱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便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公”和“便”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公便地表達了自己對這個項目的看法。
2. 她是一個非常公便的人,總是直言不諱,不怕得罪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便”與“公開便利”聯想起來,表示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立場是一種便利的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便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公正廉明”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要公便地告訴你,我不喜歡這道數學題。
2. 初中生:老師,我覺得這個政策不公平,我想公便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3. 高中生:老師,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公便地討論,大家共同解決。
4. 大學生:我覺得我們應該公便地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看法,為改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