鴾鷡
成語(Idiom):鴾鷡 (móu jí)
發音(Pronunciation):móu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矯揉造作,不自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鴾鷡是鳥類的名稱,鴾是指一種鳥的雄性,鷡是指一種鳥的雌性。成語“鴾鷡”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矯揉造作,不自然。比喻人做事不自然,不真實,不自然而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自然,裝腔作勢,不真實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表面功夫很多,卻缺乏真實內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一則故事。吳起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他曾經到齊國擔任軍事顧問。有一天,齊國的國君齊宣王請吳起參加宴會。吳起到了宴會上,卻表現得非常矯揉造作,不自然。他時而擺出一副謙虛的樣子,時而又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宴會結束后,齊宣王問吳起為什么在宴會上表現得如此不自然。吳起回答說:“我聽說宴會上的人都是假的,所以我也只能假裝。”齊宣王聽了吳起的回答,覺得他非常聰明,于是稱贊他是“鴾鷡之才”,意思是他能夠在假裝的人中保持自己的本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總是鴾鷡的,看起來不自然。
2. 她的表演太鴾鷡了,完全沒有真實感。
3. 這個人說話鴾鷡,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鴾鷡”這個成語與鳥類的名稱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假裝成鳥的樣子,矯揉造作地擺出各種姿勢。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人的行為舉止相關的成語,如“假模假式”、“裝聾作啞”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表演太鴾鷡了,一點都不自然。
2. 初中生:她在班上總是裝腔作勢,真是個鴾鷡的人。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總是矯揉造作,完全不真實,真是個鴾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