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墦
基本解釋
《孟子·離婁下》:“﹝ 齊 人﹞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謂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后以“乞墦”指乞求施舍。 宋 蘇軾 《送安節》詩之十:“乞墦何足羨,負米可忘艱。” 金 申萬全 《病中遣懷》詩:“畫家功名元有命,乞墦富貴果何心。” 明 李贄 《復鄧石陽》:“今夫人人盡知求富貴利達者之為乞墦矣。”
成語(Idiom):乞墦
發音(Pronunciation):qǐ z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乞求他人的庇護或幫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乞墦是由“乞”和“墦”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乞指乞求、請求,墦指土墻。乞墦的基本含義是乞求他人的庇護或幫助,比喻寄人籬下或依靠他人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乞墦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過于依賴他人,沒有自立能力或沒有自己的主見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過分依賴他人的庇護,缺乏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乞墦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個年輕人因為家道中落,沒有能力養活自己,只能乞求他人的幫助過活。一天,他去乞討時遇到了一位仁慈的老人,老人看到他的困境,為他建了一道土墻,讓他以此為家。年輕人感激老人的幫助,但卻過于依賴他的庇護,不思進取。后來,他漸漸被人們稱為“乞墦”的代名詞,成為了依賴他人生活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乞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乞”是動詞,表示乞求、請求,“墦”是名詞,表示土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乞墦于親戚朋友,沒有自己的事業。
2. 這個青年一直乞墦于父母,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乞墦類比為一個人依靠著一道土墻,表示他沒有自己的家,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乞墦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乞墦相關的成語,例如“乞丐”、“乞食”等。了解更多成語可以幫助你提高漢語水平,并豐富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直乞墦于老師,沒有自己的主見。
2. 初中生:他乞墦于朋友的庇護,從來不獨立思考問題。
3. 高中生:她乞墦于父母的經濟支持,沒有自己的事業規劃。
4. 大學生:他不愿意乞墦于他人,努力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