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帖
基本解釋
手寫的書信、文章之類。 宋 董逌 《廣川書跋·虞世南別帖》:“ 虞伯施 手帖論儒學,不使一日失業,恐子弟墜其家聲,且戒之使其不息也。” 明 張居正 《與薊鎮督撫書》:“昨偶因 趙帥 ,以 李自馨 手帖見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蘇文》:“殿帥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換得羊肉數斤。”
成語(Idiom):手帖
發音(Pronunciation):shǒu t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手寫的筆記或備忘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手帖是指用手寫的方式記錄事物的筆記或備忘錄。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記錄重要信息、提醒自己事項的工具。手帖通常是小巧便攜的,方便攜帶在身邊,隨時記錄所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手帖常用于學習、工作、旅行等場景。學生可以用手帖記下老師講解的重點內容,方便復習;職場人士可以用手帖記錄工作任務和會議紀要,提高工作效率;旅行者可以用手帖記錄旅行路線和景點介紹,方便參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手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紙張和書寫工具并不像現在那樣普遍,大多數人都無法隨時隨地記錄事物。因此,手帖成為了一種寶貴的工具,用于記錄重要信息和備忘。隨著時間的推移,手帖逐漸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著記錄和記憶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手帖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手”和“帖”。其中,“手”表示手寫,而“帖”表示紙張或記錄。結合起來,手帖形象地描述了用手寫的方式記錄事物的筆記或備忘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把會議的重要內容都寫在了手帖上。
2. 她經常用手帖記錄自己的學習筆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手帖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自己平時使用的備忘錄或筆記本。想象自己用手寫下重要的信息,然后將其記在心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手帖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紙張和書寫工具,以及現代人使用的電子備忘錄和筆記應用。這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手帖的歷史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手帖記下了老師布置的作業。
2. 初中生:我把考試的重點都寫在了手帖上。
3. 高中生:為了備考,我用手帖整理了各科的復習資料。
4. 大學生:我用手帖記錄了課堂上的講解和思考。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手帖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