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 zhàng zé zǒu ㄉㄚˋ ㄓㄤˋ ㄗㄜˊ ㄗㄡˇ大杖則走(大杖則走)
◎ 大杖則走 dàzhàng-zézǒu
[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 傳說舜父用大棒打舜,舜逃走躲避,免得父親背上不義的名聲,后比喻為了大義進行忍讓
詞語解釋
dà zhàng zé zǒu ㄉㄚˋ ㄓㄤˋ ㄗㄜˊ ㄗㄡˇ大杖則走(大杖則走)
漢 劉向 《說苑·建本》:“ 舜 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謂父以大杖責子,或致傷,在父則為傷慈,子宜避之,不陷父于不義。《后漢書·崔實傳》:“﹝ 崔烈 ﹞問其子 鈞 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 鈞 曰:‘論者嫌其銅臭。’ 烈 怒,舉杖擊之, 鈞 時為虎賁中郎將,服武弁,戴鶡尾,狼狽而走。 烈 駡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 鈞 曰:‘ 舜 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非不孝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大杖則走
成語(Idiom):大杖則走
發音(Pronunciation):dà zhàng zé z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大杖子走路,形容行走之間的困難和緩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大杖則走”源自于《孟子·公孫丑上》:“子貢曰:‘大夫之杖,杖而走,如之何則?’孟子曰:‘大夫之杖,杖而走,民之憂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夫(指高官顯貴)用杖子走路,是因為民眾有很多困難和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行走緩慢、困難艱辛的情況。比喻做事情困難重重,進展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的一段對話。當時,子貢問孟子為什么大夫們走路要用杖子,孟子回答說,大夫們用杖子走路是因為民眾有很多困難和痛苦。這段對話后來被引申為成語“大杖則走”,用來形容行走之間的困難和緩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補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老人年紀大了,走起路來大杖則走。
2. 他的生意失敗了,現在經濟拮據,走路都大杖則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一個人拄著大杖子走路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困難、緩慢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踉踉蹌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腳受傷了,走路像大杖則走一樣。
2. 初中生:這個項目太難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大杖則走。
3. 高中生:他在考試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沒有放棄,大杖則走地堅持下來。
4. 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進展緩慢,感覺像大杖則走一樣。
5. 成人:經濟不景氣,生活壓力大,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但感覺像大杖則走一樣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