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杠
基本解釋
(1).乘以代步的木轎。《宋史·外國傳五·盧城國》:“近則乘軟布兜,遠則乘象,或乘一木杠,四人舁之。”
(2).木箱。 魯迅 《而已集·談“激烈”》:“一個 廣州 執信學校的學生,路過(!) 香港 ,‘在 尖沙嘴 碼頭,被一五七號華差截搜行李,在其木杠(謹案:箱也)之內,搜獲激烈文字書籍七本。’”
(3).指單杠、雙杠等體操器械。 章炳麟 《原學》:“次有圍棋、柔道,其巧疑神,孰與木杠之窳,織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戲之鄙,角抵之鈍。”
英文翻譯
1.darby; darby float
成語(Idiom):木杠
發音(Pronunciation):mù g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會說話或不善言辭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杠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木”表示木頭,第二個字“杠”表示橫木。木杠原本是指橫在門上或窗戶上的木頭,用來支撐或加固。比喻一個人不會說話或不善言辭,像一根木頭一樣,不起作用,沒有用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杠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擅長言辭或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意思。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不擅長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或者指一個人在重要場合中不會說話或不知道如何回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這位官員在處理政務時總是沉默寡言,不擅長言辭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人們開始用“木杠”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杠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聰明,但是在人前總是像個木杠,不知道說什么。
2. 她是個木杠,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木杠”與不會說話的木頭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像一根木杠一樣,不會說話,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和表達相關的成語,如“一言九鼎”、“口若懸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是個木杠,不會說話也不敢與同學交流。
2. 初中生(13-15歲):我覺得我在班級里就像個木杠,總是不知道怎么回應同學們的話。
3. 高中生(16-18歲):雖然他成績優秀,但是他在班級討論中總是變成了一個木杠,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社交場合中,他像個木杠,不善言辭,不擅長與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