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剝
成語(Idiom):敲剝(qiāo bō)
發音(Pronunciation):qiāo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敲打剝離,指用力敲擊使物體剝離或脫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敲剝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敲指用力敲打,剝指將物體剝離或脫離。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用力敲擊使物體剝離或脫離。在引申義中,敲剝也可以指通過各種手段迫使別人離開或剝奪別人的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敲剝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用力敲擊使物體剝離的場景,也可以用于形容通過各種手段迫使別人離開或剝奪別人的權益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打擊敵人、排除障礙、剝奪權益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敲剝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齊太公世家》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太公與晉國相持不下,太公派人前去晉國敲打晉文公的門扇,表達自己的決心。晉文公聽到敲門聲后,感到非常恐懼,決定放棄與齊國的戰爭。從此,敲門聲成為了迫使別人放棄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敲剝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動詞敲和剝組成一個動賓短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力敲剝著門扇,表示自己的決心。
2. 這個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敲剝員工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敲打物體使其剝離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用故事起源中的敲門聲來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敲打、剝離相關的成語,如敲竹杠、剝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力敲剝著門扇,聲音很大。
2. 初中生:這個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敲剝員工的權益,讓人很憤怒。
3. 高中生: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敲剝富人的財富,以減少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