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策名委質
發音(Pronunciation):cè míng wěi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選拔應該以能力為準繩,不應該以名字或身份為依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策名委質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策”、“名”和“委質”。其中,“策”指的是策略、計策;“名”指的是名字、聲譽;“委質”指的是委任和質量。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在選拔人才時,應該以能力和質量為標準,而不應該只看重名字或身份的聲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看重名聲和身份的人,提醒他們應該以實際能力和質量為選人的依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襄公十一年》。當時,齊國的襄公要選拔一位賢能的官員,他詢問大臣們有什么好的人選。有一位大臣說:“有一位叫委質的人非常有才華。”襄公聽到這個名字,認為委質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太好,就沒有選用他。結果,委質后來被其他國家任用,并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襄公后悔不已,認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于是創造了“策名委質”這個成語,用來警示人們不要只看重名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的結構是“策名委質”,其中“策”和“名”為動詞,表示選拔和看重名字;“委質”為名詞,表示委任和質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選拔人才時,我們應該遵循“策名委質”的原則。
2. 不要只看重名字,要以能力為準繩,實行“策名委質”的選拔制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策名委質”拆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記憶它們的意思。同時,可以通過構思一個與選拔人才相關的場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選拔人才的原則和方法,學習如何公正地評估人的能力和質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選拔班級的班干部時,應該按照“策名委質”的原則,選出最能勝任的同學。
2. 初中生:在擔任學校學生會干部時,我們要堅持“策名委質”的標準,而不是只看重個人的名氣。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時,學生們應該注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而不是只依靠名校的聲譽。因為“策名委質”才是真正的選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