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項橋
成語(Idiom):拗項橋
發音(Pronunciation):ǎo xiàng q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脖子扭曲,形容頑固不化,不肯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拗項橋是由“拗”、“項”、“橋”三個字組成的,其中,“拗”意為扭曲;“項”指人的脖子;“橋”指連接兩岸的橋梁。成語整體意為人的脖子扭曲,比喻人固執、不肯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思想、態度或觀點固執不變,不愿意接受新的觀念或改變舊的習慣。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組織或團體對于改革、創新等方面的抵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座橋,橋的兩端都有一塊石頭,橋上的行人每次經過都要繞著這兩塊石頭走。有一天,有個人覺得這樣很麻煩,就試圖直接走過去,結果被橋上的人嘲笑為“拗項橋”。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是 + 拗項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固執不化真是拗項橋,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
2. 這個組織對于改革的態度一直是拗項橋,不愿意做任何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的脖子被擰扭曲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同時,可以將“拗項橋”拆分成“拗”、“項”、“橋”三個字,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與固執不化、不肯改變相關的成語,如“鐵杵成針”、“磨杵成針”等。
2. 深入學習成語的起源和演變,了解成語的文化內涵和背后的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拗項橋讓老師很生氣,不肯改正錯誤。
2. 中學生(13-18歲):他的拗項橋讓他在同學中失去了很多朋友。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的拗項橋讓他錯過了很多機會,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