銗筩
成語(Idiom):銗筩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犀利,能夠刺穿人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銗筩是一個古代的器物,用來指短而尖銳的器物,比喻言辭尖刻、犀利,能夠刺穿人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語言或文章尖銳辛辣,能夠深入人心,引起強烈的共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銗筩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一書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公子魯鄙因為長相丑陋,被人們嘲笑,但他卻以自己才華悅人,尤其擅長辭章之術,能夠用尖銳的言辭抨擊他人,因此被贊為“銗筩”。這個成語由此得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批評總是銗筩刺骨,讓人不寒而栗。
2. 這篇文章真是銗筩,讓人讀后深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銗筩”與尖銳的箭頭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言辭犀利、刺穿人心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銗筩之言”、“銗筩之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銗筩而有力,讓大家都佩服。
2. 初中生:老師的批評總是銗筩,讓我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銗筩而犀利,讓人思考很深。
4. 大學生:他在辯論賽上的辯論技巧真是銗筩,讓對手無言以對。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