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紙
基本解釋
片紙。《宋書·廬江王袆傳》:“公( 劉褘 )未曾有一函之使,遺半紙之書,志棄五弟,以餌讎賊。”《新唐書·蕭銑傳》:“且吾先人國于此,若徇其請復 梁 祚,因以半紙檄召羣盜,誰敢不從?” 金 元好問 《雜著》詩:“半紙虛名百戰身,轉頭高塚臥麒麟。”
成語(Idiom):半紙(bàn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半紙指的是半張紙,比喻只有一點點的事物或信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紙成語源于古代紙張的使用。在古代,紙張非常珍貴,人們常常將紙張剪成兩半來使用。半紙成語中的“半”表示數量的少,而“紙”則代表信息或事物。因此,半紙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只有一點點的事物或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紙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信息的稀少、貧乏。可以用來形容一份不夠詳細的報告、一點點的線索、一點點的知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半紙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通過理解“半紙”的成語結構來推測其起源。半紙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紙張的使用,當時紙張非常貴重,人們常常將紙張剪成兩半來使用,以節約使用。因此,半紙成語可能是由這種古代紙張的使用習慣演變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半紙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份報告太簡略了,只是一份半紙的內容。
2. 我只知道他的一點線索,只是半紙之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半紙”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張紙被剪成兩半,表示只有一點點的事物或信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半紙”相關的成語,如“半途而廢”、“半信半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寫了半紙作業,老師不會生氣吧?
2. 初中生:這本書只有半紙厚,看起來很簡單。
3. 高中生:我只記住了半紙的公式,希望能考個好成績。
4. 大學生:這篇論文只有半紙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5. 成年人:他的解釋只是半紙之見,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