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成語(Idiom):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
發音(Pronunciation):gǎn tóng shēn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并與之產生共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感同身受是由“感”、“同”、“身”、“受”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感”表示感受、感覺,“同”表示相同、一致,“身”表示身體、自己,“受”表示接受、承受。成語的意思是指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并能夠與之產生共鳴,像是親身經歷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他人的遭遇、困境或感受有著深切的體會,能夠真實地理解并與之共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一》中有一則故事:齊國有個叫蹇叔的人,他的兒子被判了死刑。蹇叔非常難過,于是他去找國君晏嬰求情。晏嬰聽了后,感同身受,也非常難過,最終決定赦免蹇叔的兒子。這個故事成為了“感同身受”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感同身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很能理解你的痛苦,因為我也曾經感同身受。
2.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感同身受,給予他人支持和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感同身受”理解為“感覺相同,身體受到影響”,這樣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感、共鳴相關的成語,如“同病相憐”、“心有靈犀一點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很能理解小明的傷心,因為我也曾經感同身受。
初中生:在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同身受地流下了眼淚。
高中生:作為一名演員,我必須要能夠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表演角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