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犢
成語(Idiom):孤犢
發音(Pronunciation):gū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小牛獨自在牧場上,沒有母牛伴隨的情景。比喻兒女失去父母,或者沒有兄弟姐妹的孤單寂寞的境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孤犢是由“孤”和“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孤”表示孤單、寂寞,而“犢”表示小牛。這個成語原本是描繪小牛沒有母牛陪伴的情景,后來引申為形容人失去親人或沒有親人陪伴的孤獨境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情感上的孤獨和無助。可以用來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兒、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離異的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只小牛在牧場上,牧人看到它沒有母牛陪伴,就給它取名為孤犢。后來,人們將這個情景引申為形容人的孤獨和無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直過著孤犢的生活。
2. 她是個獨生子女,長大后常常感到孤犢一樣的寂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小牛沒有母牛陪伴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孤獨和無助的成語,如“孤苦伶仃”、“孤立無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孤犢,沒有兄弟姐妹。
2. 初中生:班上的一個同學家庭出了事故,他變成了孤犢。
3. 高中生:她從小就沒有父母,一直過著孤犢一樣的生活。
4. 大學生:離開家鄉來到大城市,感到自己像個孤犢,沒有親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