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孰
成語(Idiom):登孰
發音(Pronunciation):dēng s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登上高山或高處,俯瞰四周,以便了解事物的真相或全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登:爬上;蘇醒;諳熟。孰:誰。登孰一詞形容能夠站在高處,俯瞰四周,看清事物的本質和全貌。比喻有深厚的學問、見識,能夠洞察問題的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眼光高遠、見識深刻,能夠洞察問題的本質。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知識淵博,見多識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黃帝的臣子顓頊登上高山,俯瞰四周,從而了解到了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因此,登孰一詞來源于這個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登孰的學者,對于社會問題有獨到的見解。
2. 只有登孰之見,才能看清這個問題的本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登孰”與登高望遠的意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更遠的地方,從而洞察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洞若觀火”、“洞察一切”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希望長大后能夠成為一個登孰的科學家,發明出更多有用的東西。
2. 初中生(12-15歲):我喜歡閱讀,因為通過閱讀我可以登孰,了解更多的知識。
3. 高中生(15-18歲):在大學里我希望能夠登孰,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更深厚的學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