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算盡錙銖 (suàn jìn zī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suàn jìn zī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計算得非常精細,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放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算盡錙銖是指計算得非常精細,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放過。錙銖原指古代貨幣中最小的單位,后來泛指任何微小的事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計算和處理問題時非常細致入微,不放過任何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算盡錙銖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計劃、籌劃或經濟方面做事非常精細,追求完美,不放過任何細節。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過于小心眼,過分計較小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魏國有個人叫錙銖,他非常善于計算,每次出行都會把他的財物仔細分析,算得非常精確。后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計算得非常精細,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放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算盡錙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做生意時總是算盡錙銖,不會讓對方占到任何便宜。
2. 她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做事總是算盡錙銖,不會出任何差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算盡錙銖”的發音與“細致入微”這個詞語的意思相聯系,因為“算盡錙銖”就是形容一個人非常細致入微,計算得非常精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精細計算相關的成語,如“精打細算”、“損人利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總是算盡錙銖,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字母。
2. 初中生:他是個細心的隊長,每次比賽前都會算盡錙銖,確保隊員們的裝備都準備齊全。
3. 高中生:我在準備考試時總是算盡錙銖,不會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
4. 大學生:他是個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投資總是算盡錙銖,精確計算每一筆投資的風險和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