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窆
基本解釋
歸葬。窆,下葬。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志銘》:“用大葬之禮,歸窆于 磁州 昭義縣 磁邑鄉 北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娥》:“汝父子扶櫬歸窆。”
成語(Idiom):歸窆(guī bì)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b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故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窆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歸指回歸、歸還,窆指墳墓、墓地。歸窆的意思是人們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故鄉,也可以指人們回到自己的祖先的墓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窆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返鄉或回故鄉的情景,也可以用來表達人們懷念家鄉或尋找自己根源的情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鹿鳴于喬木,食野之蘋。歸窆尸骸,百其無良。”其中的“歸窆尸骸”意思是指將死者的尸骸安葬在故土,回歸故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窆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歸作動詞,窆作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外地工作,終于可以回家歸窆了。
2. 父母年紀大了,他決定辭職回鄉歸窆照料他們。
3. 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形容人們懷念家鄉,渴望歸窆的情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歸窆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工作或生活,然后想象自己終于可以回到家鄉歸窆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歸窆相關的成語,例如歸心似箭、歸去來兮等。還可以學習關于家鄉、故鄉的詩詞和文學作品,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和傳統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放假了,可以回家歸窆了。
2. 初中生:我長時間在外地學習,終于可以回家歸窆了。
3. 高中生:考完高考后,我打算回故鄉歸窆一段時間,放松心情。
4. 大學生:我畢業后決定回家歸窆,陪伴父母。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