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鄙
基本解釋
北方邊境地區。《左傳·隱公元年》:“既而 大叔 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杜預 注:“鄙, 鄭 邊邑。” 唐 賈島 《酬厲玄》詩:“我來從北鄙,子省涉 西陵 。” 宋 蘇軾 《富鄭公神道碑》:“ 契丹 自 晉 天福 以來,踐有 幽 薊 ,北鄙之警,略無寧歲。”
成語(Idiom):北鄙 (běi bǐ)
發音(Pronunciation):běi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地方偏僻,文化水平低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北鄙意指北方偏僻的地方,與文化、知識水平低下相關。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者人的文化水平低下,缺乏教育和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某地區的文化水平低下,或者形容某人的見識淺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鄙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下篇》中,其中描述了一個人從北方偏僻的地方出發,到達了一個文化水平很高的地方后,感嘆自己原來生活在一個北鄙的地方。這個故事形象地表達了北方偏僻地區文化水平低下的概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的文化水平真是北鄙,連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2. 他對藝術一竅不通,真是北鄙至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北鄙”聯想為北方偏僻的地方,人們的文化水平低下,缺乏教育和知識。可以通過與偏僻地區、文化低下等概念進行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地理、歷史和文化知識,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和發展狀況,提高自己的見識和知識水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住在一個北鄙的小村莊,沒有圖書館和博物館。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教育資源很匱乏,真是北鄙。
3. 高中生:他的見識太淺薄了,真是北鄙至極。
4. 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讓自己成為北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