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
基本解釋
不順從。《墨子·非命下》:“若以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孫 《讀書雜志·墨子三》:“《爾雅》:使,從也。天鬼不從,猶上文言上帝不順耳。”《漢書·外戚傳·趙皇后》:“少主幼弱則大臣不使。” 顏師古 注:“不使,不可使從命也。”《后漢書·龐參傳》:“今茍貪不毛之地,營恤不使之民,暴軍 伊吾 之野,以慮三族之外,果破 涼州 ,禍亂至今。”
成語(Idiom):不使(bù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讓,不令,不使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不讓、不令、不使人做某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書面語言或正式場合中,用以表示禁止或不允許某種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中有一則故事:“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孔子的學生子罕問孔子:“什么是利?”孔子回答:“不使人。”這個故事中的“不使”即表示不使人受到損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的結構,表示禁止或不允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很嚴厲的老師,不使學生遲到。
2. 這個規定不使有經驗的員工參加培訓。
3. 不使人心灰意冷,我們要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使”與禁止或不允許的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禁止或不允許相關的成語,如“不準”、“不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不使我們吃零食。
2. 初中生:學校規定不使學生留長發。
3. 高中生:考試期間,老師不使我們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