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馬
基本解釋
良馬。 漢 王符 《潛夫論·勸將》:“夫服重上阪,出馳千里,馬之禍也。然節馬樂之者,以 王良 足為盡力也。”
成語(Idiom):節馬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用馬。比喻精打細算,惜物節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馬原為古代官府對馬匹的管理制度,要求官員使用公家的馬匹時,必須節約使用,不可濫用。后來,人們將“節馬”引申為節約用物的意思。成語“節馬”指的是節儉、精打細算,不浪費資源或金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生活中節儉、精打細算的行為,或者用于指導他人節約使用資源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節馬”的故事并不多見,但與節儉、精打細算的精神有關。在古代,馬匹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工具,馬匹的養殖和使用對于國家和個人都非常重要。因此,官府對馬匹的管理非常嚴格,官員使用馬匹時必須節約使用,不可濫用。這種管理制度逐漸演變成為“節馬”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節”是動詞,表示節約;“馬”是名詞,表示馬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物資的使用非常節馬,從不浪費。
2. 這家公司一向注重節馬,每個員工都要精打細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節約馬匹”,想象古代官府對馬匹的管理制度,以及節約使用資源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約和資源管理相關的成語,如“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節馬,不亂花爸爸媽媽的錢。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做起,養成節馬的好習慣。
3. 高中生:大家都應該意識到資源的有限性,學會節馬才能可持續發展。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會節馬,合理利用時間和精力。
5. 成年人:節馬不僅是個人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