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成)《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貝束載厲兵秣馬矣?!毙稳葑龊脩鸲窚蕚?。也作秣馬厲兵。
- [構成] 并列式:厲兵+秣馬
- [例句] 孔明進入四川以后;一直~準備北伐。(作謂語)
- [反義] 高枕無憂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ì bīng mò mǎ 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厲兵秣馬(厲兵秣馬)
磨利兵器,喂飽馬匹。指作好戰斗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鄭穆公 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宋 陳亮 《酌古論三·呂蒙》:“ 孫權 克仗先烈,雄據 江東 ,舉賢任能,厲兵秣馬,以伺中國之變?!?span id="ywk4gkq" class="diczx1">《明史·沉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span id="ky8y2kw" class="diczx1">《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某( 李咸池 )等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歸心,歃血同盟,誓清妖孽;厲兵秣馬,力掃腥膻?!?魯迅 《集外集拾遺·新的世故》:“于是嘯聚義師,厲兵秣馬,天戈直指,將以澄清天下也哉?”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厲兵秣馬
成語(Idiom):厲兵秣馬
發音(Pronunciation):lì bīng mò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備非常嚴密,軍隊整裝待發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軍隊備戰狀態非常嚴肅,各項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軍隊備戰狀態或其他事物準備充分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他的部隊在垓下之戰前,經過了長時間的休整和訓練,軍隊整裝待發,準備迎接戰斗。這個成語后來就用來形容軍隊備戰狀態嚴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強敵,我們要厲兵秣馬,做好充分的準備。
2. 在比賽前,運動員們都厲兵秣馬,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努力訓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拆分為兩個部分記憶,其中“厲兵”表示軍隊嚴密備戰,“秣馬”表示軍馬飽食,整裝待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如“兵強馬壯”、“馬革裹尸”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考試前厲兵秣馬,好好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班里要進行一次辯論賽,我們要厲兵秣馬,準備充分,爭取贏得比賽。
3. 高中生:高考將至,我們要厲兵秣馬,全力以赴,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即將參加實習,我們要厲兵秣馬,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