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都
基本解釋
距王城四百里到五百里的地方。即公之采地與王同母弟及王之庶子所食邑。《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六曰邦都之賦。” 鄭玄 注:“邦都,五百里。” 孫詒讓 正義引《說文·邑部》:“《周禮》:距國五百里為都。”參閱《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賈公彥 疏。
邦都(bāng dū)
發音:bāng dū
基本含義:指國家的首都。
詳細解釋:邦,指國家;都,指首都。邦都意為國家的首都,是指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在。邦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權威和地位,是國家的象征。
使用場景:邦都通常用來描述一個國家的首都,可以用于政治、歷史、地理等領域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邦都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古代中國國家的行政中心的稱呼。在古代,邦都通常是國家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代表著國家的權威和地位。
成語結構:邦都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
1. 北京是中國的邦都,也是中國的政治中心。
2. 倫敦是英國的邦都,也是英國的文化中心。
記憶技巧:可以將邦都看作“國家的都市”,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邦都和其特色,可以進一步了解國家的政治、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北京是中國的邦都,我想去那里看看天安門廣場。
2. 初中生:倫敦是英國的邦都,我希望有機會去那里參觀大本鐘。
3. 高中生:華盛頓是美國的邦都,我對美國的政治體系很感興趣。
4. 大學生:巴黎是法國的邦都,我打算去那里留學學習法語。
希望以上關于“邦都”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