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
基本解釋
◎ 古拙 gǔzhuō
[unsophisticated] 古老質樸,不加修飾
五經子史才四千卷,皆赤軸青紙,文字古拙。——牛弘《獻書表》
書法瘦勁古拙
詳細解釋
(1).古舊樸拙。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次有輕薄之徒,笑 曹 劉 為古拙,謂 鮑照 羲皇 上人。” 隋 李諤 《上隋高祖革文華書》:“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
(2).謂古雅質樸。《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 玄圃 ,乃有柏屋,製甚古拙。”《隋書·經籍志一》:“赤軸青紙,文字古拙。” 明 李贄 《書應方卷后》:“﹝ 焦弱侯 ﹞筆畫不如 念菴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別。” 何其芳 《畫夢錄·魔術草》:“我曾去掃過他的墓,青石臺階與碑上的雕飾都很古拙,和其他的墓不同。”
古拙(gǔ zhuō)
發音(Pronunciation):gǔ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古老而樸素的風格或形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古拙是指古老而樸素的風格或形式,通常用來形容藝術作品、建筑物或文學作品等具有古代風格、樸素自然的特點。古拙一詞強調了古代藝術的獨特魅力和簡約之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古拙常常用于藝術評論、文學創作和建筑設計等領域。可以用來形容一幅古代畫作的風格,一座古老建筑的外觀,或者一篇古文的寫作風格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拙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鄭世家》中。據傳,古代齊國有一位叫鄭國之人,他以古拙自居,不喜歡奢華的生活和華麗的裝飾。他的衣著樸素,住宅簡陋,但他的品味卻深受人們的推崇。因此,人們將他的生活方式和品味稱為“古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山水畫的風格古拙自然,給人一種古代文人的雅致之感。
2. 這座古拙的寺廟是明代建筑的典范,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古拙”這個詞拆分成兩個部分,“古”表示古代的意思,“拙”表示樸素的意思。可以通過將古代和樸素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古代藝術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繪畫、建筑和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古拙的應用和相關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幅古拙的畫作讓我想起了古代的山水畫。
2. 初中生:這座古拙的建筑和現代的高樓大廈完全不同,更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3. 高中生:這篇古拙的文章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