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曬
成語(Idiom):暴曬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s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暴曬是指陽光暴曬過度,也可比喻人遭受到嚴酷的環境或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曬一詞源于自然現象,指陽光過度強烈地照射物體或人體,使其受到傷害。在引申意義上,暴曬可以比喻人在困境或惡劣環境中遭受折磨和煎熬。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在極端情況下所面臨的艱難和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暴曬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困境、壓力或痛苦時所受到的折磨和煎熬。它可以用來形容在極端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或者形容在生活中遭受到嚴酷考驗的人。此外,暴曬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暴露在公眾面前,承受著別人的批評和指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暴曬一詞最早出現在《宋史·翟靈兒傳》中,故事講述了翟靈兒在商場上遭受到了極端的競爭和壓力,如同被暴曬一般。這個故事成為了暴曬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暴曬是由“暴”和“曬”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暴”表示極端、過度,“曬”表示陽光暴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炎熱的太陽下工作了整整八小時,仿佛被暴曬一般,累得筋疲力盡。
2. 這個項目的進度緊張,我們每天都在暴曬下工作,為了盡快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暴曬”聯想到炎熱的太陽下,人們被曬得皮膚發紅,感到痛苦和不適的情景來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極端的環境下,像是被太陽暴曬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煎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暴曬相關的成語,如“酷暑難耐”、“曝光”等。這些成語都與極端環境或情況下的痛苦和困境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夏天,我們不能在中午的時候玩耍,因為太陽很毒,容易被暴曬。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暑假我去了海邊,不小心忘記涂防曬霜,結果皮膚被暴曬得發紅。
3. 高中生(16-18歲):參加高考的時候,每天都要坐在教室里備戰,感覺自己被暴曬在知識的大海中。
4. 大學生(19-22歲):暑假實習的時候,我每天都在工廠里做重體力勞動,感覺自己被暴曬在工作的洪流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暴曬”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