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誦
基本解釋
指年小時所誦習的典傳。《大戴禮記·保傅》:“簡聞小誦,不傳不習,凡此其屬,少師之任也。” 王聘珍 解詁:“簡聞,謂所聞於簡策者。小誦,謂年小時所誦者。”
成語(Idiom):小誦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聲地誦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誦是指以低聲或微弱的聲音誦讀經文或文章。它強調了誦讀時聲音的輕柔和安靜,表示對文學、藝術或宗教活動的敬重和虔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誦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閱讀經文、朗讀或背誦文學作品時的方式。也可用于形容低聲交談或輕聲細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誦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作品中,如《西華山志》等。在古代,人們對于文學和宗教活動非常尊重,所以在誦讀時會保持安靜,以示敬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誦讀時聲音低微的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小誦著古詩,仿佛置身于詩人的世界中。
2. 她小誦著經文,心靜如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誦”與低聲誦讀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例如,想象一個人輕輕地低聲誦讀,以及周圍的安靜氛圍,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文學、藝術或宗教相關的成語,擴大詞匯量和語言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小誦著課文,希望能記住更多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小誦詩歌,提高朗讀能力。
3. 高中生:在圖書館里,大家都小誦著書本,不打擾別人。
4. 大學生: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小誦著文學作品,享受獨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