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氏琴
成語(Idiom):犧氏琴
發音(Pronunciation):xī shì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保全自己而委屈他人,類似于以自己為犧牲品來換取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犧氏琴出自《呂氏春秋·季春紀》:“犧子有琴,有其魚,有其鳥,則棄魚而取鳥。”犧子是古代的一位音樂家,他有一把美麗的琴、一條珍貴的魚和一只珍稀的鳥。當他需要選擇時,他放棄了魚而選擇了鳥。這個成語比喻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他人的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行為。適用于各種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音樂家犧子。他的故事被記載在《呂氏春秋》一書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有+物品A+有+物品B+則+動作A+而+動作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他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真是一副犧氏琴的嘴臉。
2. 這個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員工的權益,簡直是在演犧氏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犧氏琴的故事與音樂家的形象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以己為大”、“舍己為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不惜欺負別人,真是一副犧氏琴的嘴臉。
2. 初中生:為了考取好的大學,他不顧他人的感受,簡直是在演犧氏琴。
3. 高中生: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他不惜陷害同事,簡直是一副犧氏琴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