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跣
成語(Idiom):袒跣(tǎn xiǎn)
發音(Pronunciation):tǎn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光著腳、赤著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袒跣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袒指裸露、赤裸,跣指光著腳。袒跣形容人光著腳赤身露體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袒跣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物形象或行為,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可以形容人物貧困、卑微的狀態,也可以形容人物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袒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袒綽》中,原詩是:“袒綽之子,行彼采藍。”其中“袒綽”即指光著腳、赤裸,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赤裸著腳在田間采藍花。后來,袒綽逐漸演變為現在的袒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袒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赤腳袒跣地走在鄉間小路上。
2. 在炎熱的夏天,他們袒跣在河邊玩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袒跣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光著腳赤身露體地走在路上,這樣的形象很容易讓人記住袒跣這個詞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袒跣相關的成語來擴展知識,如“赤膊上陣”、“光腳不怕穿鞋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到了,我們可以袒跣在沙灘上玩耍。
2. 初中生:他家很貧困,經常袒跣在田間勞作。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袒跣上陣,展示了自己的真實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