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明知敵人有準備,卻仍然主動進攻。形容勇猛果敢,不畏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
明鼓:明顯的鼓聲,指示戰斗開始。
而:連接詞,表示并列。
攻之:進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形容在明知敵人有準備的情況下,仍然果斷采取行動。
2. 形容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戰國時期,劉邦和項羽爭霸,劉邦的軍隊圍攻韓信。項羽派人告訴韓信,他的妻子被劉邦俘虜,希望他停止抵抗。韓信知道這只是項羽的詭計,他明知敵人有準備,卻仍然奮勇作戰,最終成功突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
主語 + 明鼓而攻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明鼓而攻之,勇往直前。
2. 盡管敵人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我們仍然要明鼓而攻之,不畏艱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將“明鼓而攻之”與“明知敵人有準備,卻仍然主動進攻”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可以把這個成語理解為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膽大包天”、“舍生忘死”等。
2. 深入研究中國歷史上的一些著名戰役和將領,了解他們在戰斗中的勇猛果敢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明鼓而攻之,我們要勇敢面對考試。
2. 初中生:明鼓而攻之,我們要積極參與班級活動。
3. 高中生:明鼓而攻之,我們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明鼓而攻之,我們要敢于挑戰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