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行
基本解釋
(1).徐行,緩行。《詩·小雅·何人斯》:“爾之安行,亦不遑舍。” 馬瑞辰 通釋:“安行對疾行言,即緩行。”《后漢書·崔駰傳》:“縶余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李賢 注:“安行,不奔馳也。”
(2).謂發于本愿,從容不迫地實行。語本《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間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贈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環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順運安行,不動氣貌者,所學皆可用而未嘗為無用學也。” 清 鄭燮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絶,不知繙閲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
成語(Idiom):安行
發音(Pronunciation):ā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穩重,舉止安詳,不輕浮、不魯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行是由形容詞“安”和動詞“行”組成的成語。安,指安定、穩定、平靜;行,指行走、舉止、動作。安行形容一個人的行為穩重,舉止安詳,不輕浮、不魯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行多用于形容人的品質和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贊美,表示其行為穩重、處事謹慎、做事有分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安行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這個成語可能是根據人們對于“安定”和“行為”的常識和觀察總結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一向安行,從不魯莽沖動。
2. 這位領導做事穩重,一直以來都是安行的典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安行”。可以想象一個人行走時穩定而安詳的樣子,這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安行相關的成語,如“安如泰山”、“行如風”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安行的老師,他總是講課認真,不會生氣。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做事很安行,總是能夠穩定地處理各種問題。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做事要安行,不能輕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