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避難硐室
發音(Pronunciation):bì nàn dò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避難的地方或設施,用來保護人們免受危險或災害的傷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難硐室是指為了躲避戰亂、自然災害等危險情況而設立的地下或隱蔽的避難場所。它通常由堅固的建筑物或設施構成,能夠提供人們在災害時的安全庇護。避難硐室的設立旨在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難硐室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遇到危險或災害時尋找安全避難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采取預防措施,以保護自己免受危險的影響。此外,在戰爭、地震、臺風等災害情況下,人們也可以利用避難硐室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難硐室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戰爭時期。在戰爭中,人們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和攻擊,常常選擇躲藏在地下洞穴或堅固的建筑物中。這些地方成為了人們的避難所,保護了他們的生命安全。隨著時間的推移,避難硐室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人們在面對危險時尋找安全避難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避難硐室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避難”表示躲避危險,而“硐室”表示避難的地方或設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臺風襲擊,他們迅速找到了避難硐室。
2. 在地震發生時,大家紛紛躲進了避難硐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避難硐室想象成一個安全的地下室,用來保護人們免受災害的傷害。可以通過想象自己躲進避難硐室,獲得安全感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災害避難相關的成語,如避難天涯、避難就易等。同時,也可以了解一些與安全和保護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保護傘、安全出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地震發生時,老師帶領我們躲進了避難硐室。
2. 初中生:避難硐室是人們在面對危險時尋找安全的地方。
3. 高中生:遇到臺風襲擊,我們迅速躲進了避難硐室,確保自己的安全。
4. 大學生:在地震發生時,大家紛紛逃進了避難硐室,避免了災害的傷害。
5. 成人:政府應該建設更多的避難硐室,以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