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鐸
基本解釋
(1).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zhì)。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鄭玄 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薄?a href="/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 target="_blank">周禮·地官·鄉(xiāng)師》:“凡四時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 蘇軾 《元祐三年春貼子詞·皇帝閣》之一:“藹藹龍旂色,瑯瑯木鐸音?!?清 鄒容 《革命軍》第四章:“自古司 東亞 文化之木鐸者,實惟我皇漢民族焉。”
(2).以喻宣揚教化的人?!?a href="/r_ci_fc95f725af8b570ef9ec280bfb8fcbf8/" target="_blank">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成語(Idiom):木鐸(mù d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d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心地善良,慈悲為懷。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鐸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木制的鐸”。鐸是一種古代佛教用具,形狀像鐘,用來宣揚佛法和引導(dǎo)信眾。木鐸的意義是比喻人的心地善良,慈悲為懷,具有廣大的胸懷和善良的品德。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dá)了一個人內(nèi)心的善良和慈悲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鐸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對他人充滿慈悲之情。它可以用來稱贊一個人的善良和寬容,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胸懷廣闊,善于包容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鐸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佛教傳說。據(jù)傳,有一位名叫木鐸的和尚,他非常慈悲,對眾生充滿愛心。有一天,他聽到一只小鳥在林間受傷痛苦地呼喊,于是他拿起一只木制的鐸,跑到小鳥身邊,輕輕地敲響鐸,使小鳥感到安慰和安心。從此以后,人們就用“木鐸”來形容善良慈悲的心。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鐸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木”是形容詞,表示材料為木制;“鐸”是名詞,表示一種古代佛教用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地善良,如同一顆木鐸,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伸出援手來幫助別人。
2. 她的寬容和善良如同一口木鐸,讓身邊的人感到溫暖和安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善良慈悲的人手中拿著一只木制的鐸,輕輕地敲響它,傳遞出慈悲的聲音和善良的情感。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佛教文化和佛教用具鐸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其他與善良慈悲相關(guān)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心地善良,就像一顆木鐸,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她的寬容和善良如同一口木鐸,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和安心。
3. 高中生:他的善良和慈悲之心如同一只木鐸,能夠感召和影響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