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約
基本解釋
抑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這對眼兒,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纔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淚點兒盈盈如雨,止約不住。”
成語(Idiom):止約(zhǐ yuē)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停止約定或約束,解除約束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止約是由“止”和“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止,表示停止、終止;約,表示約定、約束。止約的含義是停止約定或約束,解除約束關系。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立下誓言或簽訂合約來約束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止約則表示解除這種約束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止約在現代漢語中用得較少,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
1. 法律合同:當雙方達成一項協議后,一方希望解除合同,可以使用止約來表示解除約束關系。
2. 友誼結束:當兩個朋友之間的友誼破裂或彼此不再聯系時,可以使用止約來表示終止友誼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止約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與之相關。但可以推測,止約的含義來自于古代人們對約束關系的認識和對解除約束的需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止約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友誼已經破裂,決定止約。
2. 根據合同條款,一方可以通過書面通知來止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記憶技巧來記憶止約這個成語:
1. 關鍵詞聯想法:將“止約”與“終止約束”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2. 故事聯想法:編寫一個簡短的故事,將止約與解除約束關系聯系在一起,通過故事情節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延伸學習止約這個成語:
1. 拓展詞義:了解止約在古代的具體用法和含義,了解它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
2. 比較成語:將止約與其他含義相近的成語進行比較,如“解約”、“終止合同”等,幫助理解這些成語的區別。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和朋友之間的約定已經取消了,我們決定止約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之間的友誼破裂了,決定止約了。
3. 高中生(16-18歲):根據合同的約定,雙方可以通過書面通知來止約。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出現問題,雙方決定止約。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學習和理解止約這個成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