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龍
成語(Idiom):鉢龍(bō lóng)
發音(Pronunciation):bō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某種事物的熱愛和追求,通常用來形容追求激烈、熱情高漲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鉢龍源自佛教詞語“鉢羅”,意為佛教徒的缽,是佛教的一種特殊器具。在中國文化中,鉢龍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某種事物的熱愛和追求程度非常高,就像佛教徒對佛法的追求一樣,非常熱情和專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鉢龍常用于形容某人對學習、工作、愛情或其他事物的熱愛和追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對某項任務或目標的高度熱情和投入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佛經》中有一則故事,說有一位佛教徒為了修行,每天都要念經、打坐,對佛法的追求非常熱情。有一天,他的缽不小心打翻了,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停止修行,而是繼續專注地念經和打坐。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佛教徒對佛法的追求和熱愛,后來被引申為對事物追求的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鉢”和“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的熱愛如鉢龍,每天都彈奏吉他至深夜。
2. 這個團隊對項目的投入程度如鉢龍,每個人都全力以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鉢龍”與佛教的缽和龍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佛教徒全身心地追求佛法,如同一條龍般熱情高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的文化和思想,以及其他與追求和熱愛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科學的熱愛如鉢龍,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去實驗室做實驗。
2. 初中生:他對足球的追求如鉢龍,每天都訓練得非常努力。
3. 高中生:我對文學的熱愛如鉢龍,每天都沉浸在書海中。
4. 大學生:我對創業的熱情如鉢龍,為了實現夢想,每天都努力奮斗。
5. 成年人:他對音樂的追求如鉢龍,每天都堅持練習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