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沚
基本解釋
濁中,小洲里。《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毛 傳:“中沚,沚中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覿游女於水濱,燿神景於中沚。” 宋 晁補之 《題周廉彥所收李甲畫》詩之二:“戲鴨眠鳧滿中沚, 衡陽 無意更南飛。”
成語(Idiom):中沚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z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優點被埋沒或被忽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沚一詞由“中”和“沚”兩個字組成。“中”表示被埋沒、被掩蓋,“沚”表示水泥漿、淤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像淤泥一樣被掩埋在中間,才能或優點無法得到發揚光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才能或事物的優點被忽視或被埋沒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一個有才能但不被重視的人,或者一個有價值但被忽視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張良的智者,他有很高的才能,但在一次朝廷中他的才能被埋沒了。他為了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決定離開朝廷,去尋找一個更能夠發揚才能的地方。從此,人們用“中沚”來形容被埋沒的才能或優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在公司里總是中沚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2. 這個優秀的項目由于資金問題中沚了,最終被擱置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沚”聯想成被泥土掩埋的寶藏,表示才能或優點被埋沒的情況。可以想象一個寶藏被掩埋在泥土中,無法被人們發現和利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用法和起源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才能或優點相關的成語,如“埋沒才華”、“藏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畫技很好,可是老師總是忽視我,我的才能總是中沚了。
初中生:他的音樂才華很高,可是在學校里從來沒有得到重視,一直中沚著。
高中生:我覺得我的寫作能力很強,但是老師從來沒有給我機會展示,我的才能總是中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