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郡
成語(Idiom):便郡(biàn jùn)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j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才華橫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便郡的字面意思為“便宜郡縣”,意味著一個人才能夠使一個地方變得富庶昌盛。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才華出眾,有能力使一個地方興旺發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才能出眾,對某個領域或地方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科學家或藝術家對某個領域的突出貢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羲之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才華出眾,被稱為“書圣”。有一次,王羲之被派往當時的郡縣之一,負責管理文書和行政事務。他的才能和聰明才智使得那個郡縣變得繁榮昌盛,因此人們將他稱為“便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出眾,被譽為便郡之才。
2. 這位科學家憑借他的創新能力,成為了便郡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便郡”聯想成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非常聰明才智,能夠使一個地方變得富庶昌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及他在東晉時期的影響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王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便郡老師,她教得很好,我們都喜歡她的課。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小鎮的便郡是我們班的班長,他在學習和組織活動方面都非常出色。
3. 高中生(16-18歲):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便郡,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學院的便郡是那些在學術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教授和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