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棹
基本解釋
打槳。謂駕船。 宋 范成大 《龍門峽》詩:“不辭擊棹更深入,萬一龍驚雷破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汪士秀》:“父子聚喜,中夜擊棹而去。”
擊櫂:打槳。《漢書·嚴助傳》:“會天暑多雨,樓舩卒水居擊櫂,未戰而疾死者過半。” 漢 王粲 《為荀彧與孫權檄》:“今皆擊櫂若飛,回柁若環。”
成語(Idiom):擊棹
發音(Pronunciation):jī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堅決決心,毫不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棹,是一個由動詞“擊”和名詞“棹”組成的成語。其中,“擊”表示用力敲打,“棹”表示船槳。這個成語原本用來形容劃船時的動作,后來引申為比喻堅決決心,不動搖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逆境時,能夠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努力前進。可以用在各種生活和工作場景中,例如鼓勵他人面對困難時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擊棹”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來源。這個成語的含義可能與古代劃船有關。劃船需要用力擊打船槳,才能使船前進。這個動作需要力量和決心,因此,“擊棹”成為形容堅決決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挑戰時,總是能夠擊棹前行。
2. 她的堅定信念讓她能夠擊棹到底,成功克服了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棹”想象成劃船時用力敲打船槳的動作,這樣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堅定信念和決心的內容。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像擊棹一樣,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
初中生:在面對挑戰時,我們應該像擊棹一樣,堅持不懈地努力。
高中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有擊棹的決心,不斷向前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