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士
成語(Idiom):擯士
發音(Pronunciation):bì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摒棄不肖之人,排斥無德之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擯士是由“擯”和“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擯,指摒棄、排斥;士,指有學問、品德高尚的人。擯士的基本含義是摒棄不肖之人,排斥無德之士。形容人們對于品德惡劣、無德無才的人進行排斥和抵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擯士一詞多用于形容社會上排斥、抵制不良行為或者人品不佳的人。在教育、職場等場景中,可以用來形容排斥不誠實、不道德、不負責任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對于貪污腐敗、無德無才的人進行抵制和唾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擯士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德充符》篇。故事講述了楚國有一位名叫子胥的賢臣,他為楚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楚莊王卻聽信讒言,將子胥貶斥為擯士,將其排斥于朝廷之外。子胥在被貶之后,依然心系楚國民眾,為民請命,但被楚莊王拒絕。最終,楚國因為失去了子胥這位賢臣,遭受到了外敵的侵略。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摒棄真正的賢士,將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擯士嚴格,對于不誠實的員工決不容忍。
2. 在這個學校里,擯士的原則使得整個校園充滿了正能量。
3. 社會需要擯士的力量,來清除各種不良行為和不道德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擯士”記憶為“摒棄不肖之人”,聯想擯士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擯士類似的成語,如摒棄、排斥等含義相近的詞語,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擯士,不和欺負同學的人玩。
2. 初中生:班里的同學都擯士,不和作弊的同學交朋友。
3. 高中生:我們學校倡導擯士精神,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
4. 大學生:社會需要擯士,摒棄那些不負責任、不道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