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躒
成語(Idiom):卓躒(zhuó luò)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uó l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步伐高昂、昂首闊步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卓躒是由“卓”和“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卓指高聳、高大,躒指行走。卓躒形容行走時姿態(tài)昂首闊步,步伐高昂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卓躒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行走姿態(tài),特別是形容人自信、豪邁、氣宇軒昂的樣子。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英雄人物或者自信的個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卓躒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宣公十一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宣公出征,他的臣子曾子在送行時對他說:“君將卓躒,國將有期。”意思是說君主行走高昂,國家必將有所期待。這個故事成為了卓躒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卓”和動詞“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卓躒行走,氣勢十分威嚴。
2. 這位領導者卓躒前行,激勵著團隊向前發(fā)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卓”和“躒”兩個字形象化,想象一個人高聳的身姿,行走時昂首闊步的樣子,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卓躒有關的其他成語,如“卓爾不群”、“卓越非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操場上卓躒前行,像一只傲視群雄的雄鷹。
2. 初中生:她在舞臺上卓躒行走,展現(xiàn)出自信和魅力。
3. 高中生:這位領導者卓躒而來,帶領團隊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