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毫
基本解釋
用 中山 兔毛所制的筆。常用為名筆的代稱。 唐 李白 《殷十一贈栗岡硯》詩:“ 殷侯 三玄士,贈我栗岡硯。灑染中山毫,光映吳門練。” 王琦 注引 王羲之 《筆經》:“諸郡毫,惟 中山 兔肥而毫長,可用練熟絹也。” 宋 梅堯臣 《依韻和石昌言學士求鼠須筆之什》:“ 江 南飛鼠拔長尾,勁健頗勝中山毫。”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拂素楮鵝溪蠒,蘸中山玉兔毫。”
成語(Idiom):中山毫(zhōng shān háo)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ān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非常小的一點點。形容極其微小或細微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山毫是由“中山”和“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中山”指的是中山先生孫中山的名字,他是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毫”指的是一種非常小的毛發,也可以理解為極其微小的一點點。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非常小的一點點,形容極其微小或細微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山毫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微小、細微的事物。可以用來形容非常微小的數字、數量、力量或者差距等。比如,形容一個人的力量非常微弱,可以說他的力量只有中山毫;形容一個問題的重要性非常微小,可以說這個問題只有中山毫的分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山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劉備和孫權爭夷陵》。故事中,劉備和孫權為了爭奪夷陵,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最后,劉備以微小的一點點優勢獲勝,因此有了“中山毫”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山毫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中山”是名字,指的是中山先生孫中山;“毫”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非常小的毛發。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力量只有中山毫,根本無法改變局勢。
2. 這個問題對整個計劃的重要性只有中山毫。
3. 雖然他的聲音很小,但其中包含著中山毫般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中山”聯想為中山先生孫中山,而“毫”聯想為非常小的毛發。這樣,就可以將中山毫的含義與中山先生和非常小的毛發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學習其他與“中山毫”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九牛一毛”、“滄海一粟”等。同時,還可以學習與孫中山相關的歷史知識,了解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有中山毫般的力量,但我會努力學習。
2. 初中生:他的意見只有中山毫的分量,我們不需要太在意。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對整個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中山毫,我們可以暫時忽略它。
4. 大學生:他的貢獻只有中山毫,不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