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吟舌言
基本解釋
謂說話含糊不清。《后漢書·梁冀傳》:“ 冀 字 伯卓 ,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記。” 李賢 注:“謂語吃不能明了。” 王先謙 集解引 周壽昌 曰:“案:非口吃之謂也。口吟,口中喁喁私囈,聽之不絶聲,審之不成句,《傷寒論》中所謂 鄭 聲也。舌言,言出口即斂,不明白宣示,所謂含胡也。”
成語(Idiom):口吟舌言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yín shé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口頭上連續吟詠、吐露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吟舌言是指連續地吟詠或吐露言辭,形容口才流利、口舌能言。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口才好,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思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演講、辯論、口試等需要口才的場合。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巧妙地運用言辭,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清晰準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秦風·鴻雁》中有一句“口以言舌以舌”,意思是用口說話,用舌頭發音。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口吟舌言”,用來形容人的口才流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吟舌言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口”和“舌”都是指人的口腔和舌頭,而“吟”和“言”則是指吟詠和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口吟舌言,演講時總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2. 她口吟舌言,說話非常有說服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口吟舌言的發音拆分為“口”、“吟”、“舌”、“言”,并聯想到人的口腔和舌頭吟詠和說話的形象,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口才相關的成語,如“辯口利舌”、“口若懸河”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口吟舌言,經常在班級演講比賽中獲獎。
2. 初中生:她口吟舌言,能夠用幽默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他口吟舌言,參加辯論賽時總能夠擊敗對手。
4. 大學生:她口吟舌言,演講時總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