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意
成語(Idiom):懶意
發音(Pronunciation):lǎ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懶散的態度或心情,缺乏積極的行動意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懶意是由“懶”和“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懶意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缺乏動力和積極性,表現出懶散的態度和心情。這種態度常常使人無法完成任務或達到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懶意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缺乏動力和積極性的狀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學生在學習上不努力,或者一個員工在工作中不積極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的王敦喜歡游山玩水,不喜歡處理政務。有一天,王敦的部下前來請示事務,但王敦卻沒有給予重視,態度懶散。后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人們用“懶意”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懶散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懶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懶懶散散的,完全沒有工作的激情和激勵。
2. 她對學習完全沒有懶意,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懶意”與懶散的態度和心情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做事時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完全沒有動力和積極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懶散、懶惰相關的成語,如“懶散”、“懶洋洋”等,來擴展對懶意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有時候也會有懶意,但我會努力克服它,認真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有些同學上課時總是懶懶散散的,不積極回答問題。
3. 高中生:考試前我會感到懶意,但我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