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àn bù lún yǔ ㄅㄢˋ ㄅㄨˋ ㄌㄨㄣˊ ㄧㄩˇ半部論語(半部論語)
宋 初宰相 趙普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 太宗 趙匡義 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 太祖 ( 趙匡胤 )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見 宋 羅太經 《鶴林玉露》卷七。舊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于此。 嚴復 《救亡決論》:“從此天下事來,吾以半部《論語》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難哉!”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半部論語
半部論語(Bàn bù lùnyǔ)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bù lùn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只學了一半的論語,形容學習不夠全面或不夠深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部論語是由“半部”和“論語”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半部”表示只學了一半,不夠完整;“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因此,“半部論語”形容學習不夠全面或不夠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學習不夠全面或不夠深入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只記住了一些論語中的片段,而未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義時,可以用“半部論語”來形容他的學習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南朝宋時期的文學家劉義慶在他的著作《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半部論語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孫炎的學者,自稱已經通讀了《論語》。但其他人發現,他只記住了其中的一部分,對于其他部分并不了解。于是,人們就用“半部論語”來形容這種只學了一半、不夠全面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半部”和名詞“論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自稱通讀了《論語》,但實際上只是半部論語而已。
2. 學習要全面,不能只停留在半部論語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人只讀了《論語》的一半,而另一半則空白,表示他的學習不夠全面。可以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論語》的全文,了解其中的思想和哲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讀了《論語》的一小部分,我還需要繼續學習,不能變成半部論語。
2. 初中生:他對于《論語》中的一些章節很熟悉,但對其他部分并不了解,他只是半部論語。
3. 高中生:在學習《論語》時,我們應該全面了解其思想和意義,不能只停留在半部論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