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ㄏㄨㄛˇ ㄕㄤˋ ㄋㄨㄙˋ ㄅㄧㄥ火上弄冰
亦作“ 火上弄冰凌 ”。亦作“ 火上弄冬凌 ”。亦作“ 火上弄凍凌 ”。 1.喻事之易成。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則教你, 楚 江山覰不得火上弄冰凌, 漢 乾坤也做不得碗內拿蒸餅。”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三折:“但交我一權為政,情取火上弄冬凌。”《西游記》第三五回:“潑魔苦苦用心拿我,誠所謂水中撈月; 老孫 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2).喻易于敗亡。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悔悟》套曲:“千金廢,火上弄凍凌。”《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火上弄冰,不禁幾日,弄得精光,連飯也沒有得吃。”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火上弄冰
成語(Idiom):火上弄冰
發音(Pronunciation):huǒ shàng nòng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做事反而適得其反,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或糟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和冰是兩種完全相反的事物,火可以熔化冰,而冰可以熄滅火。成語“火上弄冰”意味著在火上放冰,這種行為無法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或糟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做事不得法,反而適得其反,使情況變得更加復雜或糟糕的情況。可以用于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昭公要讓人去追殺一個叛逆的大臣,但是派去的人卻給叛逆送去了昭公的信函。昭公責問這個人為何如此愚蠢,他回答說:“我想用火來燒信函,但是沒有火,所以只好用冰來封住信函,讓它不被人看到。”這個故事成為了“火上弄冰”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上弄冰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火”和“冰”是兩個相對的事物,表示相反的概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做法就像火上弄冰,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
2. 在解決問題時,要避免火上弄冰的做法,要想清楚再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火上弄冰”這個成語進行聯想記憶。想象火和冰是兩個相對的事物,火可以熔化冰,而冰可以熄滅火。這種相反的關系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畫蛇添足”、“自食其果”等,來擴大對于類似情境下的表達方式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做法就像火上弄冰,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
2. 初中生:她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結果火上弄冰,成績反而下降了。
3. 高中生:政府的某些政策實施起來就像火上弄冰,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社會矛盾。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如果成員之間沒有有效的溝通,可能會導致火上弄冰的局面出現。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理解和記憶“火上弄冰”這個成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