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信局
基本解釋
(1).舊時私人經營的,以投遞信件、包裹,辦理匯兌等為主要業務的機構。約起源于 明 代 永樂 年間,流行于沿 江 、沿海及 運河 沿岸城市。 清 代 道光 至 光緒 年間最盛。1896年 清 政府正式設置郵政后,逐漸淘汰。
(2).僑批局的舊稱之一。經營華僑附有信件的匯款的行業。
成語(Idiom):民信局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xìn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向善,彼此互相信任的局面或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信局是由“民”和“信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人民,代表著社會的大眾;“信局”指的是信任的機構。這個成語表示的是人心向善,彼此互相信任的局面或機構。在這個局面下,人們相互信任,互相幫助,共同為社會的進步和和諧作出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社會和諧、人際關系融洽的情況。可以用于表達人們彼此之間互相信任、和睦相處的良好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信的人,他非常善良、誠實,深受人們的尊敬和信任。他經常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讓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善行和誠信,建立了一個機構,名為“民信局”,用來處理人們之間的糾紛,維護社會的和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詞組成,其中“民”和“信局”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小鎮上,人們的關系非常和睦,形成了一個真正的民信局。
2. 只有建立起一個民信局,社會才能真正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民信局”與“人心向善,彼此互相信任的局面或機構”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局面,人們在一個大廳里,彼此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共同為社會的進步作出努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信任文化,以及現代社會中的信任問題和建設信任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團結,像一個民信局一樣,大家互相幫助,共同學習進步。
2. 初中生:我覺得一個好的班級就像一個民信局,同學們互相信任,關系很融洽。
3. 高中生:在一個民信局里,大家都能夠公正對待彼此,不會互相欺騙。
4. 大學生:建立一個大學校園里的民信局,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互相信任,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