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夷
基本解釋
古指東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各族。后泛指外族。 南朝 陳 徐陵 《梁禪陳璽書》:“六夷貪狡,爭侵中國。”《南史·張邵傳》:“先君不幸,名達六夷。”《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治國三年,六夷送款,萬國咸投。”
成語(Idiom):六夷
發(fā)音(Pronunciation):liù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個外族,即夷狄、蠻、戎、狄、裸、蠻,泛指外族或野蠻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夷是古代中國用來泛指外族或野蠻人的詞語。其中,“夷狄”指的是北方的蠻夷,“蠻”指的是南方的蠻夷,“戎”指的是西方的蠻夷,“狄”指的是東方的蠻夷,“裸”指的是東南方的蠻夷,“蠻”指的是西南方的蠻夷。六夷一詞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具有貶義,代表著外族的野蠻和不文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夷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不常使用,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仍有出現(xiàn)。可以用來形容某些野蠻或不文明的行為或人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夷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虞夏書·六夷》中,是西周時期的文獻。這篇文章主要記載了當時周王朝對周邊的六個外族的征伐和統(tǒng)治。后來,六夷一詞被廣泛引用,成為了泛指外族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夷是一個兩個字的成語,其中“六”表示數(shù)量,“夷”表示外族或野蠻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落的人民衣著簡陋,舉止粗野,真是六夷之風。
2. 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居然對待自己的人民如同六夷,簡直是不可原諒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六夷的發(fā)音liù yí與“劉易”進行聯(lián)想,劉易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可以幫助記憶六夷的發(fā)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六夷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的古代文獻,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國對外族的態(tài)度和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六夷的衣服都很奇怪,跟我們不一樣。
2. 初中生:歷史書上說,古代中國人對六夷進行了很多征伐。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不能將其一概而論為六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