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
基本解釋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鑒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于 東都門 外,后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英文翻譯
1.Luoyang in Song Dyn.
成語(Idiom):東都(dōng dū)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d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東都是指古代中國的首都,也可指現代中國的北京。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繁華昌盛,人口眾多,文化底蘊深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都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五帝本紀》中,用來描述古代中國的首都。后來,東都成為了指代首都的通用詞語,特別是在唐朝時期,東都成為了中國的首都,即今天的北京。東都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繁榮富庶,文化發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東都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城市或地區發展迅速,人口眾多,經濟繁榮。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機構或組織規模龐大,影響力廣泛。此外,東都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都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歷史文獻中,用來描述古代中國的首都。在唐朝時期,東都成為了中國的首都,即今天的北京。由于北京在唐朝時期的繁榮和輝煌,東都這個成語也逐漸被用來形容一個地方繁榮昌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都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東”和“都”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真是東都,人口多得像螞蟻一樣。
2. 這個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真是東都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都”的發音與北京這個現代中國的首都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和現代首都的知識,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北京是中國的東都,有很多有名的景點。
2. 初中生:上海是中國的經濟東都,有很多大公司和金融機構。
3. 高中生:紐約是美國的東都,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4. 大學生:東京是日本的東都,是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
5. 成年人:倫敦是英國的東都,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并記憶“東都”這個成語。